犬细小试纸准吗?
不准 细小病毒的诊断只能做血清抗体检查,而诊断病毒型的感染只能是病原学检查,也就是从病畜的粪便或呕吐物中分离病毒,然后鉴定病毒类型。 目前临床上用于检测犬细小病毒的方法有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胶体金颗粒试验。其中荧光定量PCRR 由于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且操作简单,是目前最为常用而且比较准确的方法。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测细小病毒的快速测试条,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这些快速测试条存在假阳性率高的缺点,因为这类测试条检测的是犬细小病毒抗体,而抗体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会在感染后7-10天出现,所以如果宠物在初期感染阶段,体内可能有抗体产生,但是蛋白的表达量很低,无法检测出;而在感染的后期或者康复期,体内的抗原已经能够充分表达,则有可能被检测出来。这类快速测试条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也就是说测试条显示阳性,而实际是体内并没有含有该种病原体。因此建议如果使用快速测试条检测,最好同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判断。
另外,有些医院会采用大动物(猪、牛等)的胰脏提取多克隆抗体,然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来检测,也有一定准确度。 但是不管是哪种方法,都会有漏诊的可能,因为检测的总是宠物机体内的物质,而任何体外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百分百准确。对于病毒感染而言,往往病程比较长,在症状刚刚出现的初期,病毒载量比较低,检测的难度比较大,容易出现假阴性的情况;反之,在病程的中后期,病毒复制活跃,检测比较容易,但此时可能为时晚矣,尤其是犬细小病毒的抗体产生有一定的规律,通常在注射疫苗后的7~10天开始出现,阳性率达95%以上,20天左右达到高峰,此后缓慢下降直至消失,所以抗体水平可以反映动物是否曾经被感染过。 如果实验室检测手段不能得出明确的结果,而临床医生又相对谨慎的话,可以让宠物接受补菌(补毒)治疗,即通过静脉注射或者肠道给药的方式让宠物再次感染,然后在观察其临床症状,再进行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