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为什么变黑?
这个问题我去年就看到了,只是当时没时间详细解答,今天有空来写写。 先放结论 在自然光下,金鱼在发育的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颜色。 幼鱼期(出生7天之内),全身透明或半透明,部分幼鱼有黑色素细胞,但色素颗粒很小,因此肉眼看上去为透明色; 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如夜复一夜,金鱼会呈现黄色; 随着金鱼逐渐生长,体内的色素细胞数量会慢慢增加,黄色的比例会越来越重,直至达到50%以上,此时如果暴露在日光下,会有发黑的趋势; 但如果一直将黄化幼鱼放置在黑暗中,它的体表黑色素会逐渐消失,恢复为透明的个体。 当金鱼体内黑色素细胞达到饱和状态时,体表的颜色就会稳定下来,呈现出红色、白色等。 金鱼的色彩是由其表皮层中一种叫色素细胞的细胞器产生的。这些细胞分布于皮肤真皮层及皮下组织,具有从外界吸收营养和渗透的能力。它们能产生两种色素:真黑色素和棕黑色素。而真黑色素又可分为四种:寻常型、毛鳞型、颗粒型、上皮型。这四种颜色的形成机理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应该与光的反射有关。
我在网上找到了一幅很有意思的金鱼变色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光线强度大于一定值后,金鱼体的颜色将会由黄色变为黑色。反之,若光照强度小于一定值,则金鱼体为白色。 这个试验说明,金鱼的体色变化取决于周围环境的光线条件。 当环境中光线不足时,金鱼靠自身酶的作用(这种酶需要维生素参与才能发挥作用)可以合成黑色素的物质,从而起到保护眼睛和皮肤免受损伤的作用。相反,如果环境光线很强,那么黑色素的合成就会被抑制。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黑色能保护眼睛,但是黑膜却很容易磨损,所以金鱼喜欢摩擦身体表面来处理掉身上的黑膜。这是由于雄金鱼在进行生殖洄游时会通过摩擦产生静电来去除体表的附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