蝾螈应该生活在什么方?

戴家乐戴家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这个提问涉及的面太广了,我来说说常见的、我们熟悉的两种蝾螈:泥螈和娃娃鱼(大鲵)。 这两种蝾螈都是水生的,也就是说它们的生活都需要水的存在。不同的是泥螈是湖泊、池塘等淡水水域中的底栖动物,而娃娃鱼则是溪流、山涧中的上层鱼类。不过这不代表着它们的栖息环境不一样。从生态位上来看,泥螈是偏植物的,它在水中主要吃芦苇的根;而娃娃鱼是偏动物的,它主要是吃一些水生昆虫、小鱼和小虾。所以,当水源有植物和无植物供给时,它们都能很好的生存下来。在缺水的时候,它们甚至能够靠肺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虽然娃娃鱼的肺部容积可以很大,但它的肺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却非常差) 当水温低于15度以下时就意味着冬季的来临,这时大部分陆栖无脊椎动物都开始冬眠了,作为两栖类的泥螈和娃娃鱼也要开始准备御寒了。

一般来说,水温低于15度以下时,泥螈就会到浅水区或裸露的岩石上,把身体蜷缩起来过冬。如果温度继续下降,它们便会进入半休眠状态,此时外界的任何碰撞都不会使它们受到“伤害”了。即使不小心被人类抓住,它也不会拼命挣扎,更不会用毒液去“攻击”你。因为这时任何“挣扎”都无济于事,只会消耗它体内的能量,这对它即将越冬的身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等到第二年春天,气温逐渐回升,它们便又会苏醒过来,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和泥螈相比,娃娃鱼的适应能力要更强一些。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它可以不动声色地潜入水底,利用石缝、树根等来保温。当然,这种温度下,它的摄食活动也会大大减弱。只有当温度上升到一定数值时,它才会重新回到水面上来。 不过,无论是泥螈还是娃娃鱼,它们都有在陆地生活的习性。如果在野外遇到它们,千万不要认为它们是某个池塘或者沟渠里的“土著生物”而不小心踩死了哦!

陆向真陆向真优质答主

在河湖沟溪内的石块下、水草丛中、淤泥上部或田间均有栖息。平时除在陆上有短暂活动外,常躲在潮湿的石缝或泥土中,夏、秋季降雨时才出来觅食和活动,尤其在雨后、阴暗无风的夜间,活动更为频繁。当土壤干裂或干早季节,多钻入较深处的泥土中隐居。

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主要是通过湿润的皮肤进行气体交换。当皮肤干燥时,即使在水中也会窒息死亡。它的皮肤含有丰富的血管,便于呼吸。其身体柔软,皮肤内没有骨骼,也没有肋骨,身体两侧的肋沟是皮肤褶皱形成的。蝾螈还喜欢在水底阴暗的环境中生活,与它的生活习性有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