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龟是生活在水里么?
“淡水”两字是相对“海洋”说的,指的是陆地上的河流、湖泊等水体的龟鳖类。但这类动物真正的故乡并不是只在淡水环境中。 爬虫类(含龟鳖)的祖先起源于地球表面半咸水的沼泽地。虽然大部分现生的爬虫类动物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但是早在三叠纪早期(2.5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大量分布于干燥地区的蜥蜴和鬣蜥类,例如墨西哥湾的卡雷托阶地(Carrillo Platform)岩层中发现的Lystrosaurus quadratojugal,以及澳大利亚西部巴罗角(Barro Colorado Island)发现的Lophosteus,这些早期爬虫类的化石证明当时陆地的干旱程度远比现在要高很多。
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由于全球大陆板块的分离和移动,亚热带地区形成了大量的沿海潟湖与内海,气候温润,成为各类无脊椎动物和鱼类很好的家园,也是后来陆栖龟类发展的沃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大型的龟类,比如现在的巴西龟其实就是巴西地区侏罗纪晚期(约1.38亿年)形成的龟类。 但是,无论这些早期的淡水/海生龟类如何繁盛,它们终究会面临一个进化难题——海洋环境多变且缺乏食物,而内陆区域则食物丰富然而它们无法适应。于是,有一部分龟类选择了近亲繁殖来保持种族的繁衍;而在另外一部分龟类中,有一部分选择了离开自己的家乡去探索新的领域。
正是这一部分选择迁徙和远距离扩散的龟类,成为了今天我们所说的淡水龟。 而选择留在自己“淡水”家园里面的那一拨龟类,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水生龟种,比如我国常见的乌龟(Chinemys reevesii)、眼斑水龟(Mauremys mutica)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