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有什么犬类?
目前,世界范围内共有700多个品种犬被承认并登记。 中国也制定了《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其中收录了564个品种的犬。 当然,这些品种并不是所有都有人饲养,比如大白熊犬,原产于法国的它是非常优秀的护卫犬和警犬;而日本犬中,秋田犬是最为有名的,因为它曾经扮演过忠犬“八公”的角色。 但不管如何,这些犬类已经涵盖了人类社会对于“美”的定义,它们或是可爱、或聪明、或威武,总之都是完美地融合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而作为与人类最亲近的一种动物,狗也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动物之一(另一种是狼),早在公元12000年前后,他们就被人类捕捉并加以饲养。虽然早期的人类可能更偏向于将狗用于狩猎或者守卫,但后来随着文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人类需要的狗也逐渐由猎犬、护卫犬向伴侣犬转变。所以今天,我们已经可以在很多国家看到到处流浪的宠物狗。 当然,也有部分狗依然保持着它们的野性,比如阿拉斯加雪橇犬和西伯利亚雪橇犬(萨摩耶)。
在西方,人们比较喜欢体型较大的狗,比如圣伯纳犬和挪威猎狼犬。而在我国,由于传统观念的问题,人们更喜欢身材“娇小”的狗,于是京巴和其他一些中华田园犬处于强势地位。
犬亚科有36种,分属于14个属。这些犬类从大型笨重的棕熊犬到矮小的丛林狐鼬,在大小和形态上均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从高大开阔的草地到热带雨林都有它们的踪迹。大多数犬类善于奔跑,长于在地面上追捕其他走兽,捕食其它动物或拾获的尸肉。犬类有着十分发达的嗅觉和听觉,这在哺乳动物中是出类拔萃的。犬类通常用气味来标记它们的领地和通讯。犬类通常为陆栖性,但它们也能爬树和游泳。只有家犬是完全适合于温带栖居的。其他大部分犬类都适合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活。
栖息在温暖地区的犬类,如非洲野犬、丛林狼、南美的丛林薯foxes,一般都是体形较小、腿较长、耳朵也较大的。
有些犬类的祖先,如古熊类犬和恐熊类犬,是笨重的熊形动物。这些现已绝迹的类型中一些种类的重量达450千克以上,比现已生存的最大犬类北极狼(最大个体重为90千克)重3倍以上,也是地面哺乳动物中的最大者。许多现存的犬类也是从熊形祖先类型进化而来,体型逐渐变小,腿加长,演变成真正的犬类。在进化过程中,犬类形成了多种类型,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犬类中最主要的类型是foxes狐,它是从祖先类型的狐(Pseudalopex gymnocercus)进化来的。
人们对于犬类的兴趣主要与它们的外貌有关,不同的类群在外形上有着不同的差别。狐和貉体形较小,犬和狼体形较大。犬类四肢一般较长,头部通常成狭长状,尾较长并被有长毛。犬类的毛皮都很美丽。在同一种群内,不同地区的个体的毛色有时也有明显的差异。它们的毛色和斑纹一般随季节发生变化,通常在冬毛上色较深,夏毛较淡。如北极狐,冬毛为纯白色,在春季换毛期间旧毛还没有完全脱落时,毛色极为特殊,上部全是白色的,而下部为棕褐色。通常雌性个体的色泽比雄性个体淡。
犬类的足有4趾,多数犬类行走时,用跖行式。如熊类犬和熊獾类犬等是用趾行式行走的。犬类足底有垫,有便于使足与地(或树干)面接触。爪长而钝,具有弯曲的锐利爪甲,可以伸缩。犬类的肌肉发达,适于长距离奔跑。犬类的体长为360至1400毫米,最短的是南美丛林中的短吻熊獾犬,最长的是狼。犬类的头部到体部的长度与尾部的长度在各种类群中变化很大,狐和貉的尾部通常为体长的40-60%,犬和狼的尾部通常为体长近一半长(33-55%),熊类犬和熊獾类犬的尾部通常为体长的近三分之一长(28-36%)。犬类的尾巴除熊类犬的尾部很短和熊獾类犬的尾部长而向下垂垂以外,其余的狗尾巴在平时都是向上翘起或下垂的。
犬类头部的骨较轻而光滑,颞窝为前凹后凸型。犬类下颚的冠突较短,下颚没有凹陷,与上颚的齿板不相啮合。犬类的牙齿总数为38-44枚,齿式为:门齿6/4、犬齿1/1、前臼齿6/6或4/4、臼齿6/6或4/4=44或38。
犬类的大门齿为凿孔型,尖锐锋利,用于切裂肉类食物,犬齿用于抓紧食物,后面的牙齿有较宽阔的臼齿平台,适于咀嚼肉类食物。许多犬类的前臼齿经过进化退化,通常犬类的前臼齿4/4或6/6,臼齿只有偶数,并且它们的数量在不同类群中差异很大。
犬类鼻孔长而弯曲,与上唇相接。在犬类的鼻骨上和鼻孔内,有几个骨质脊柱。在鼻孔后方的上颚部,有三对骨性小棘。
犬类的舌端较尖,上面有细而发达的乳头,